八一中文网 > 檀郎 > 19.旧事(上)

19.旧事(上)

作者:海青拿天鹅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总裁爹地,妈咪9块9!暖婚33天

一秒记住【八一中文网 www.zw81.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宴席过后,桓府的仆婢们又为公子的婚事操心起来。

    缘由便是这位宁寿县主。

    大长公主对宁寿县主的喜爱溢于言表,这是从所未有之事。桓府的亲朋好友,旧识故交之中,也有许多出身、容貌、品性俱佳的适龄闺秀,其中不少还颇有美名,时常入选市井中津津乐道的什么雒阳四美京畿五秀之类,提起便教人艳羡。但大长公主从来不曾表现过对谁特别感兴趣,遑论议亲。

    而宁寿县主不仅被她满口夸赞,赠以厚礼,宴后闲聊,还特别向豫章王问起了她的婚事。

    按两家关系,大长公主与豫章王是堂亲,更是少时至交;按身份,宁寿县主出身宗室,且封号在旁系中乃是翘楚。

    此事突如其来,不但让许多原本坚定站在南阳公主一边的人迅速动摇,还让一众对公子娶妇之事抱着不切实际幻想的年轻小婢心碎一地。

    惠风特地从淮阴侯府风尘仆仆而至,拉着我的手,目露凶光:“我听闻那宁寿县主最会花言巧语,她夜里睡觉会打鼾,臀上还有一颗痣!”

    我叹口气:“可府中凡事都听公主的,公主若是欢喜,我等也无法。”

    惠风歹毒地说:“我看若公子不愿,大长公主亦无可奈何。平日公子若是与你提起那宁寿县主,你便将我说的转告公子。她定然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坏处,我去打听说与你知!”

    我须得仰仗她带我去淮阴侯府串门顺带窥觑沈冲,于是满口答应下来。

    其实,她实在担心太过,因为公子从未提过宁寿县主。如今在他心中,最值得一说的,乃是秦王。

    中元节的宫筵之后,传说宫里的董贵嫔病体渐安。

    许多人以为秦王不久即会离开雒阳,不料,他不仅毫无要走的迹象,反而传出了□□要重新修葺的消息,竟仿佛是要长期留下。

    数日之后,秦王出现在了董贵嫔的兄长都安乡侯董禄的雅集上。

    公子也在。

    到场的宾客,不是来看秦王,就是来看公子的。而出乎众人意料,秦王虽常年身处边陲,但对于谈玄等风雅之事毫无生疏。他甚至在问对之时,将精于黄老的名士郭舒对得哑口无言,引得在座众人刮目相看,称赞不已。

    宴饮闲暇之余,秦王与公子坐在一处,品茗听琴。

    他比公子年长,但兴趣颇为相投。闲谈之下,公子发现他跟自己一样喜欢杜伯度的书法。二人聊得兴起,又挥毫切磋一番,颇为尽兴。

    “怪不得子怀兄追随秦王,果全才。”回府的时候,公子赞叹道。

    我说:“莫非公子也想追随秦王?”

    公子摇头:“见贤思齐,自当奋发,何须追随。”

    我说:“我听许多人说秦王会留在雒阳,若是如此,想来会像梁王、赵王一般委与官职。那日宴上,圣上与秦王甚是和睦,想来那些传言不过也是无稽之谈。”

    公子淡淡一笑。

    “他留下来,如梁王和赵王一般,当个太常丞或大鸿胪么?”他说,“若果真和睦,秦王怎会一走七年?”

    公子到底不傻,我放下心来,却继续问,“既如此,秦王如今怎回来了?莫非真如表公子所言,他料定圣上不敢动他?”

    “逸之所言不过其一。”公子反问,“圣上为何要动秦王?”

    我说:“秦王手握重兵,且包藏祸心。”

    公子摇头:“如子泉所言,秦王所部兵马实不足为惧。当年圣上初继大统,天下未稳,而秦王有兵,自是要忌惮秦王。而如今圣上已稳坐江山,荀尚又刚刚平定了西北,朝廷声威大盛,早不同往昔。我且问你,若你是一富户,家中有一只不敢伤主人的恶犬,你是将此犬杀掉,还是用来守门?”

    我说:“自是守门。”

    公子笑了笑。

    这是公子的长处。他虽然在一些我视为常识的事情上漫不经心且懵懂无知,但不愧是个贵胄,对那些衣冠楚楚之下的勾当看得颇为通透。

    “公子果然睿智,目光如炬。”我作了悟状,奉承道。

    “不过寻常道理罢了,何足挂齿。”

    他一副无谓的神色,嘴角却得意地弯起,仿佛一个刚被大人夸奖的孩童。

    “霓生,”过了会,公子忽而道,“书房中不是有几幅杜伯度真迹?你挑一卷出来,拿去赠与秦王。”

    我讶然。

    杜伯度是后汉齐相,草书之精妙冠绝当世,至今无人能出其右。其真迹遗存至今已十分稀少,公子收藏的几幅,乃是花费重金得来。

    “公子,”我说,“那些真迹,最便宜的一幅也值五十金。”

    公子应一声,说,“又如何?”

    我:“……”

    这则是公子的短处。有些事他虽然看得明了,但对于秦王这样才能出众的人,他也会毫不避嫌地结交,且出手大方。

    我算着五十金能在淮南买多少上等田土,心中长叹。膏粱子弟粪土起钱财来,果然穷凶极恶。

    *****

    公子是主人,他要送什么自是由他。第二日,我挑了一卷杜伯度写的赋,让公子过了目,用锦盒收好,送到秦王的王府里。

    秦王虽常年不在雒阳,但王府一直都有,只是门前冷清。

    不过秦王即便归来,这里也无甚变化,门前车马寥寥,只是多了几个腰圆膀粗的守门卫士。

    传说秦王自回到雒阳后,就一直在宫中陪伴董贵嫔,所以,我放心大胆地来了。

    不料,他竟是在府中。

    通报了来路之后,未多时,一个内官出来,要引我入府。

    我忙道:“小人奉主人之命送礼,还有急事须回府,不便逗留,还请内官代为转呈。”

    内官看着我,笑笑,“足下可是云霓生?”

    我一愣,答道,“正是。”

    “那便对了。”内官道,“殿下有言,请你入内,如有旁事,殿下会替你打点。”

    我看着内官,心底忽而有些不寻常的预感。

    雒阳的各处王府,我跟着公子几乎都去过,相较之下,□□并不算太大。看得出来这府中一直有人打理,但仆从不多。庭院中的花木已长得高大而杂乱,回廊的石阶上还生了青苔。

    秦王在后院的书斋里。我去到的时候,只见一条清溪穿园而过,亭阁临水而置,虽无精巧夺目的雕饰,但样式雅致简洁,别有一番古朴之气。

    我跟着内官走过一道小桥,耳畔皆潺潺流水之声,穿过成荫的花树,未几便望见了在亭中闲坐的秦王。

    只见他穿着一身宽松的长衣,独自坐在一张凉榻上,身边连个打扇的人也没有。他手里翻着书,姿态随意,那模样全然不似人们口中说的那个征战千里的年轻藩王,倒像是个赋闲在家的文士。

    许是闻得动静,他抬起头来。

    我上前见礼之后,呈上锦盒。

    “我家公子知殿下喜好杜伯度书法,特令奴婢将此卷带来,献与殿下。”我说。

    “哦?”秦王从内官手中的锦盒里取出那卷轴,放在案上,亲自打开。

    他看了看,露出微笑。

    “既是元初之意,却之不恭。”他说罢,没有仔细再观赏那卷轴,却让内官给我赐座上茶。

    我说:“奴婢不敢。”我忙道。

    “嗯?”秦王看了看我,语气平和:“有甚不敢?”

    看他全无立刻放我走的意思,我只好依言坐下。

    庭院里甚是安静,能听到树梢间此起彼伏的鸟叫虫鸣。

    秦王端起案上的茶杯,呷一口,放下。

    “孤记得,你叫云霓生,对么?”他问。

    “奴婢正是。”我说。

    “你是淮南人?”他问。

    我看着他,重复道:“奴婢正是。”

    秦王斜倚着凭几,淡淡一笑:“你必定在想,孤如何得知?”

    我未回避,亦一笑:“奴婢正是此想,不知殿下如何得知?”

    秦王:“你猜。”

    我:“……”

    他的神色似在逗趣,却又似在认真地等我回答。

    我知道口音是绝不可能。淮南方言与雒阳是不同,但我自幼跟随祖父,学会了说不同口音的本事。在淮南,我能说地道的淮南话;在雒阳,我能说出雒阳口音的雅言。无论身处何处,我一向切换自如,从来无人能分辨。

    “殿下打听过。”我说。

    秦王未否认,道:“你大约也想问,孤为何打听你?”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从内侍说他邀我入府的时候起,我就知道今日必过不得太轻松。

    “想来是还为那遮胡关占卜之事。”我说。

    “不全是。”秦王看着我,话语不疾不徐,“我那日在宫中见到你,便觉得你甚为面熟。”

    我作懵懂之态,讶道:“殿下从前见过奴婢?在淮南?”

    秦王微笑,继续喝一口茶,不答却道,“你的祖父叫云重,对么?”

    “确实。”

    “孤虽不才,也曽闻云氏之名。其祖乃先秦杂家云衡,曾为一方大贾,子弟中多有奇谋之士,天文地理、史论今议无所不通,诸侯皆往求贤。后朝代更迭,前汉之时,武帝罢黜百家,云氏渐无用武之地。直至莽乱,云氏再为光武所用,多人封侯拜将,再度兴起。然窦宪乱政,武陵侯云晁因辅佐窦宪被诛,云氏多人株连下狱,自此沉寂。直到当朝,才又有人出仕,便是你那族叔云宏。”秦王笑了笑,“可惜他与云晁一般跟错了人,以致身亡。”

    我说:“殿下打听了这么许多,奴婢实受宠若惊。”

    秦王摇头:“可你那祖父,我无处打探,知之甚少。”

    我说:“奴婢的祖父不过是个文士,一生只爱钻研学问,别无所长。”

    “是么?”秦王不以为然,“乡人说他在外浪迹多年,七年前才回乡定居。且他有奇技,知天文地理。”

    我说:“殿下也知晓,这些学问不过家中所传。”

    秦王没有继续说下去,却转而道:“说到七年前,孤倒想起一事。”

    他的目光似在追忆:“那时,先帝病重,正好雒阳流传璇玑先生现身之事,孤心中迷惑,便去见他,以期指点。费了好一番气力,终于得见。不料,他那时作了一句谶言,孤十分震动恼怒,曾想与璇玑先生理论个究竟,可他全无异色,只对孤说,若要保命,七年内不可回京。而后,他拂袖而去,再也不曾出现。”

    我没有开口,等着他说。

    “这些年来,孤渐渐淡忘此事,总觉那或是一场梦,直到那日见到你。”秦王道,“孤当年见璇玑先生时,他身旁也站着一个童子,想来他若还在,必也是你这般模样。”